第四回.巨人軍吳波打職棒第一支效力的球隊,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職業球隊東京巨人軍。這裡我們需要介紹一下巨人軍的背景,和日本棒球爆紅的過程。到美國巡迴比賽的大日本東京野球俱樂部(圖/讀賣新聞社)要談巨人軍,就不得不談日本的棒球。日本棒球是從學生棒球起源,這個論點並沒有不對,但沒有新聞媒體在後面推波助瀾,棒球沒辦法在日本社會爆紅。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放言論自由,報社、通信社或雜誌等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媒體想盡辦法要刺激銷量,除了政論、經濟、國際或是娛樂等報導以外,運動賽事的報導成為了日本媒體的最大宗。題外話,我個人會比較喜歡把「スポーツ」翻譯成「運動」,而不是臺灣一般常用的「體育」,原因是スポーツ新聞一般刊登的會是運動賽事,而「體育」則應該是專指學校教育。媒體要生存,在報社的時代是銷量、在電視的時代是收視率、在網路新聞的現代是流量。有越多人看,代表這間媒體越有影響力,最基本的就是拉到廣告,更甚有者就收業配等等。但要刺激銷量就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運動媒體們絞盡腦汁要去找賽事來報導,
娛樂城註冊金
於是就想出一個一石數鳥的辦法-自己辦比賽。現在大家3月和8月所看的甲子園,
TU娛樂城
就是由新聞媒體每日新聞和朝日新聞所主辦的。辦比賽,就有賽事可以報導、又可以拉贊助商、還可以賣門票。根本就是穩賺不賠的經營策略。於是那個年代的媒體紛紛透過辦比賽這個商業模式來賺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傳統的賽事背後都有媒體推波助瀾。但是學生棒球怎麼打,這些選手還是會畢業,「好想再看一次XXX比賽喔!」這種念頭馬上就轉變成賺錢的方式,於是社會人、大學棒球等賽事也冒出來。看見人家辦比賽大賺錢,讀賣新聞社也想參一腳。1931年讀賣新聞社社長正力松太郎邀請大聯盟明星隊到日本來與早稻田和慶應大學聯隊比賽,結果大賺一票。1934年,讀賣再度邀請以「野球王」貝比.魯斯為主體的大聯盟明星隊來日本比賽。雖然日本代表隊被打得落花流水,但這讓正力看見金庫的鑰匙-跟美國一樣辦職棒。於是以這支日本代表為主體,讀賣組成了「大日本東京野球俱樂部」,就是我們所熟知讀賣巨人隊的前身。東京巨人軍(圖/讀賣新聞社)正力松太郎有如臺灣90年代兄弟飯店的洪騰勝先生,相當熱心於棒球事業。為了打造最強的球隊,本來要讀慶應大學的澤村榮治硬是被挖角到巨人,正力當時所開出的條件就是「我照顧你一輩子」(有點甲味)。
傳奇球星澤村榮治(圖/臉書)聊了那麼多,我們回來看主角吳波。吳波首次在日本職棒出賽事1937年的春季以1棒中外野手先發,因為1936年東京巨人軍在美國巡迴比賽所以沒有參加當年的球季,所以也可以說,巨人軍在日職的第一場比賽首名打者就是臺灣人吳波。但吳波卻感受到職業層級的難度。在1937年和1938年4個球季,吳波打擊狀況起伏很大。在這段時間,早年巨人軍的上古神獸也紛紛入團,前面提到的澤村榮治以外、俄國人須田博、三原修和川上哲治這些只有黑白照才會出現的球星和吳波成為隊友。對了,我們先前提到,打職棒的人地位很低這個說法,這裡就可以驗證。須田博是因為俄國革命流亡到北海道的俄國人,小時候在學校就被日本人同學種族歧視欺負;後來在日本職棒創下生涯最多安打紀錄的「小辣椒」張本勳、「天皇」金田正一和「世界之王」王貞治都是移民第2代。基本上移民在當時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的日本跟地位賤民沒甚麼兩樣,
QT電子推薦
他們會打職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不打棒球他們就會窮一輩子。所以日本職棒等於開了一扇大門,讓這些窮人有一個翻身的機會。傳說球星須田博(圖/網路)但要翻身也要在職棒拿出成績,吳波知道,自己要在那麼多明星中環伺的巨人軍中生存,單靠腳程和守備是不夠的。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打擊。當時沒有二軍,連監督都是選手兼任的,一切技術的進步都需要靠選手自己摸索。經過了數年的摸索後,
RG富遊娛樂城
吳波終於在1942年球季拿下打擊王,而0.286打擊率也是日職史上打擊率最低的打擊王。並不是因為當時都是死屍打線,在被稱為「死球年代」的古早棒球,
真人規則
要打出全壘打很多都必須靠選手的腳程跑完全壘。所以當年嘉農的蘇正生在甲子園打全壘打會引發轟動,並不是因為臺灣人好棒棒,而是因為從來沒有亞洲人能把球打那麼遠。大聯盟就是在「野球王」貝比魯斯的怪力下開創了全壘打年代,但是日本則要到50年代了。因為當時日本正在戰爭,
AU8娛樂城
一場改變全世界歷史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開打。吳昌征(圖/YouTube)二刀流的上古神獸-「人間機關車」吳昌征(第五回),